孟氏骨折有什么特点

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年第9期

孟氏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前臂复合损伤,多发生于儿童,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传导导致,损伤后常影响前臂运动功能。Monteggia于年首先报告了此种骨折,是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前脱位,年Bado[1]将孟氏骨折分为4型,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型。由于孟氏骨折分型较多,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而且由于伤情较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关于其流行病学特征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年1月至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孟氏骨折患者资料,并对前、后5年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分析10年期间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年1月至年12月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出孟氏骨折病例纳入到本研究中,病例纳入标准:确诊为孟氏骨折;病例排除标准:复查患者、病理性骨折及二次骨折等。

二、研究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Bado分型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个年龄段:0-10岁年龄段,11-20岁年龄段,21-30岁年龄段,31-40岁年龄段,41-50岁年龄段,≥51岁年龄段。孟氏骨折根据Bado分型[1]:I型为任意水平的尺骨骨折,向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脱位;Ⅱ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外侧脱位;Ⅲ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外侧或前外侧脱位;Ⅳ型为尺桡骨近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本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为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调查前对参加本研究的骨科医师进行培训,要求熟练掌握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及注意事项。调查由2名骨科主任医师和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担任质量监督员并定期抽样。我们以例为1组,从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出例,由3名主任医师检查,若发现例中骨折误判超过1%(5例)或骨折分型错误超过3%(15例),则对该例重新阅片、分型。

将年1月至年1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年1月至年1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_±s表示,两组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性别比、年龄构成比、骨折Bado分型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总体情况

共收集例孟氏骨折,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35%(/),占全身骨折的0.35%(/)。其中男例(74.22%),女例(25.78%),男女比为2.88:1;年龄0-75岁,平均20.8岁;BadoI型骨折例(54.26%),Ⅱ型44例(9.87%),Ⅲ型例(32.29%),Ⅳ型16例(3.59%)。孟氏骨折高发年龄段为0-10岁,占47.53%(/);男、女高发年龄段均为0-10岁;所有年龄段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表1)。男、女性患者均为BadoI型骨折最多,分别为例(53.78%)、64例(55.65%)。

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特征的比较

A组例,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65%(/),占全身骨折的0.41%(/);其中男例,女67例,男女比为3.03:1。B组例,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01%(/),占全身骨折的0.29%(/61);其中男例,女48例,男女比为2.67:1。B组占尺桡骨骨折比率较A组减少(X2=8.,P=0.),占全身骨折比率亦减少(X2=14.,P=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

A组患者平均年龄[(20.1±15.9)岁]小于B组[(22.0±17.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P=0.)。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P=0.)。两组患者高发年龄段均为0-10岁,A组0-1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52.60%)高于B组(39.77%),但A组41-5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3.70%)低于B组(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而两组间其他年龄段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三、两组患者骨折Bado分型特征的比较

A组骨折高发类型为BadoI型,占57.41%(/),男、女骨折高发类型均为BadoI型。B组骨折高发类型为BadoI型,占49.43%(87/),

男、女骨折高发类型均为BadoI型。两组患者骨折Bado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P=0.)。A组BadoⅣ型骨折所占比率(1.85%)较B组(6.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P=0.,表3),而两组问其他骨折类型所占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讨论

一、总体流行病学特征和损伤机制

孟氏骨折的传统定义为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的定义已演变为尺骨近端或中段骨折合并桡骨头多方向的脱位或骨折的复杂损伤[1]。国外学者[2-4]报告孟氏骨折非常少见,占前臂及腕部骨折的1%-2%,但没有注明数据来源。国内学者[5]报告其在所有前臂骨折中所占的比率不足5%,在例常见肘部损伤中占13.05%,其中在尺骨近端骨折中占49.71%[6]。张英泽等[7-8]年1月至年12月进行的大宗骨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指出,孟氏骨折占尺桡骨骨折的2.65%(/),占全身骨折的0.41%(/)。本研究对我院10年期间收治的孟氏骨折调查得出孟氏骨折占尺桡骨骨折的2.35%,占全身骨折的0.35%,前、后5年孟氏骨折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比率由2.65%降低为2.01%,占全身骨折的比率由0.41%降低为0.29%。

孟氏骨折损伤机制颇复杂,BadoI型损伤常发生于前臂强力旋前时;Ⅱ型损伤是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撕裂造成肘关节后脱位导致尺骨干骨折;Ⅲ型损伤是在原始外展力量作用在肘关节基础上,前臂被动旋后,桡骨头向后外侧脱位,若前臂被动旋前,桡骨头则向前外侧脱位;Ⅳ型损伤机制与I型类似,但合并桡骨干骨折。

二、年龄、性别特征及骨折Bado分型特征

孟氏骨折多见于儿童,其发病率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2%[9],占儿童四肢骨折总数的4.9%[10],5-14岁患者最多见[11]。本研究统计孟氏骨折0-10岁年龄段A、B两组各占52.60%及39.77%,与文献报道一致。后5年0-1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率与前5年比较明显减少,而41-50岁患者所占比率由前5年的3.70%增至13.64%,男女比为2.88:1,这与张国柱等[12]的研究结果接近。儿童为孟氏骨折患者的主体,说明青少年儿童为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的主要对象。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究其原因为:对于儿童,男孩活泼好动,受伤(如跌倒)几率高于女孩;对于成人,男性是参与交通、建筑等高强度社会活动的主体,暴露于致伤因素的时间和几率均高于女性。

Bado[1]的研究指出孟氏骨折I型最多见(59%),其次是Ⅲ型(26%)、Ⅱ型(50-/0)、Ⅳ型(1%)。李明等[13]研究收集的资料显示I型73例(57.0%)、Ⅱ型20例(15.6%)、Ⅲ型33例(25.8%)、Ⅳ型2例(1.6%),本研究Bado分型构成比由多到少依次为I型(54.-/0)、Ⅲ型(32.29%)、Ⅱ型(9.87%)、Ⅳ型(3.59%),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分布规律一致。BadoⅣ型为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致伤暴力最严重,其构成比增多,提示近年高能量损伤发生机会增多。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孟氏骨折与其他前臂骨折相比更容易造成骨折不稳定和肘关节僵硬。对于新鲜骨折采取于法复位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措施[9],儿童孟氏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不成功时应考虑环状韧带嵌入或断裂,需切开复位。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探查桡神经。而成年人常需手术治疗。本研究未对患者的基础疾病、骨折机制、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另外我们采集病例资料时未纳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能漏采集了少部分资料,数据存在一定偏倚。

综上所述,10年期间医院孟氏骨折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孟氏骨折占尺桡骨骨折的2.35%,占全身骨折的0.35%,占全身骨折的比率呈减少趋势,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0-10岁,BadoI型最多见,年龄构成后5年较前5年呈升高趋势。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3-20)

(本文编辑:张宁)

赞赏









































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dzz/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