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执医实践技能必背肩关节脱位
一、概念
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古称“肩胛骨出”“肩膊骨出臼”或“肩骨脱臼”。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肩关节脱位。
(二)脱位类型
根据肩关节脱位的时间长短和脱位次数的多少可分为新鲜性、陈旧性和习惯性脱位三种。根据脱位后肱骨头所在的部位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前脱位又可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脱位,其中以喙突下脱位最多见;后脱位临床罕见。
(三)病机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三、诊断要点
(一)前脱位
受伤后有其特殊的典型体征,局部疼痛、肿胀,肩部活动障碍。若伴有骨折,则疼痛、肿胀更甚。患者常以健手扶持患侧前臂,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形成“方肩”畸形。患肩呈弹性固定状态于外展约30°位,试图做任何方向的活动都可引起疼痛加重。触诊肩峰下空虚,常可在喙突下、腋窝处或锁骨下触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肩关节正位、穿胸侧位X线片,可确定诊断及其脱位类型,并可明确是否合并有骨折。
(二)并发症
肩袖损伤、骨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血管、神经损伤。
四、鉴别诊断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
两者患部均有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表现,特别是合并骨折时,两者有诸多相同的临床表现。其主要鉴别要点是脱位所特有的弹性固定、“方肩”畸形及肩峰下关节盂空虚等体征。
(二)冈上肌肌腱断裂
肩关节脱位在解除外固定后,患肩不能自主外展,但在帮助下,外展30°—60°后,患肩又可继续上举,这一特殊体征有助于其诊断。
五、辨证论治
(一)手法复位
1.手牵足蹬法此法最为常用。
2.牵引回旋法此法适用于肌肉发达的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慎用此法,以免发生外科颈骨折。
3.拔伸托入法此法稳妥、安全、有效,对年老病人尤为适用。
4.椅背复位法此法是应用椅背作为杠杆支点整复肩关节脱位的方法,适用于肌力较弱的患者。
5.悬吊复位法此方法安全有效,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
(二)固定方法
常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一般固定2—3周。
(三)药物治疗
1.新鲜脱位
(1)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舒筋活血汤、活血止痛汤等;外敷活血散、消肿止痛膏。
(2)中期:肿痛减轻,宜服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之剂,可内服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等;外敷舒筋活络膏。
(3)后期:体质虚弱者,可内服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外洗方可选用苏木煎、上肢损伤洗方等,煎水熏洗患处,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2.习惯性脱位应内服补肝肾、壮筋骨之剂,如补肾壮筋汤、健步虎潜丸等。
3.合并骨折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
4.合并神经损伤应加强祛风通络,加用地龙、僵蚕、全蝎等。
5.合并血管损伤应加强活血祛瘀通络,可合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六、预防与调护
年老体弱者易并发肩周炎,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
复位后制动期间,即可行肘、腕、手的功能锻炼,以及上肢肌肉的舒缩活动。
解除外固定后,逐渐开始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锻炼。禁止强力被动牵拉患肢,以防损伤软组织及并发骨折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