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夜话092一例孟氏骨折的保守治疗
快下班了,习惯到门诊和病房走走。护士告诉我,下午收治了一例左尺骨中上段骨折的病人,值班医生给予石膏外固定后,病人还是痛得直叫。我想不应该是这样,于是,到病房查看了43床这个新病人。
这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伤者,斜靠在病房头打着点滴,当我站到他的床旁时,生怕我会动他,要他动下手指头,虽然能动,但是那样的艰难,稍微给他搬动一下伤肢,他便会杀猪般嚎叫。左上肢已经屈肘90度石膏托外固定,不拆石膏是不能检查到骨折处的,我直接轻按到患者左侧桡骨小头处,问他是不是这里最痛,他回答正是这里,那就得了,肯定是一例“孟氏骨折”。
孟氏骨折,即尺骨上段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最早报告道了这种类型的骨折,故称之为孟氏骨折,系指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临床经验告诉我,当发现尺骨上段骨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否合并有桡骨小头的脱位,即是否属于孟氏骨折。
这是一例纠纷致伤的患者,在前天晚上与人发生争吵时,被人用木棍击打时,左手抬起去遮挡,木棍直接打在前臂上而受伤。医院就诊,经照片以“左尺骨上段骨折”收住院治疗,对症处理两天后转来本院。
我接过照片,典型的尺骨中上段骨折,骨折轻度移位。因为在临床检查时我就基本明确了孟氏骨折的诊断,故而在阅片时就不会局限于只观察尺骨的骨折了。这两张片子可能是按前臂上段正、侧位片照的,但摆放的肢体体位明显不准确,正的不正侧的不侧,也可能与患者疼痛不合作有关,但很多这样的病人,我会亲自去摆投照体位。
虽然肘关节的正侧位位置不准确,尺桡骨相互重叠,结构混乱,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所在。肱尺关节是正常的,肱桡关节发生脱位,典型的是经过桡骨小头中央的轴线A与经过肱骨小头中心的轴线B原本是应该重叠的,可是照片上的AB线明显分离。
再观察下面的这张照片,医生打的申请单的诊断是”左尺骨上段骨折“,申请投照的体位仍是”左尺桡骨正侧位“,于是,放射科照了个尺桡骨全长的正侧位,肘关节和腕关节一样的包括一点点。
还好,虽然肘关节躲到了最上方,但桡骨小头脱位是非常明显的,能观察到的不只是肱桡关节脱位,上尺桡关节分离也是很典型的,孟氏骨折诊断明确。
以肘关节为中心投照点,照一个肘关节的侧位片,一定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桡骨小头脱位的真实情形。
尺骨中上段骨折,桡骨小头向前完全脱出,这种损伤,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完全断裂,上尺桡关节分离,即常说的孟氏骨折。
有一种疼痛叫脱臼样的痛,比骨折的痛更难以忍受,凡关节脱位的典型特征是”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使患肢保持在某一位置上,被动活动时,虽然有一定的活动度,但会感到弹性阻力,当外力去除后,脱位的关节骨端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弹性固定。该是关节的部位不成其为关节活动,而是弹性固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当任何强行改变这种特定位置时,都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手法复位是解决桡骨小头脱位疼痛和畸形的良好办法,不任尺骨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但还没有决定手术之前,必须先复位脱位。中医骨伤科的手法是神奇的,往往看似必须手术的骨折或脱位,通过手法复位的保守治疗方法,能达到复位与功能恢复。尺骨中上段的骨折和桡骨小头脱位,形成一个整体的前臂与肘部的不稳定,当桡骨小头得到复位后,前臂的长度得到了恢复,尺骨骨折自然也会得到良好的复位,而桡骨小头复位后的稳定体位是肘关节的过屈位。
试图在照片室进行手法复位,但因左前臂上段肿胀严重,患者疼痛敏感,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决定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
老刘麻师真是绝了,几分钟的光景,患者的麻醉就达到了良好的状态,对抗牵引、屈肘复位、很轻松,几个动作下来,畸形纠正了,弹性固定解除了,我想定是一次性复位成功。
过屈位临时固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用C臂机观察一下吧。
桡骨小头脱位完全纠正,尺骨骨折的得到了良好的复位,如果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有效的固定,完全可以保守治疗,能节省上万元的手术费用外,更能免去两次开刀的痛苦与风险。
左肘关节过屈位石膏托外固定,照片复查,骨折与脱位都得到了完全纠正。
每一个病例,都是医生艺术品,所有精品都是用心血铸成。刚下过雨,走在回家的路上,街灯倒影,方知北风剌骨。成功的享受还是飘然,尚暖的心将就着寒风,放飞此时此刻的豪情!
能不做手术尽量别做,能手法复位尽量保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归中医骨伤手法,我们的使命,我们正在砥砺前行。
(第一次学做动态图片,好好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