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日话三伏灸三伏针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的特色疗法之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尤其在三伏天,利用“三伏灸”、“三伏针”等方法治疗某些疾病,能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固元气、消阴翳、治未病、起沉疴的目的。

“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年“三伏天”共40天,其中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

初伏:年7月17日至年7月26日

中伏:年7月27日至年8月15日

末伏:年8月16日至年8月25日

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为何选“三伏灸”、“三伏针”?

在“三伏天”炎热的季节,施行“三伏灸”、“三伏针”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起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效,即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感冒、体虚易感、慢性鼻炎,关节炎、顽固性胃炎、颈肩腰腿痛、手足怕冷以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疾病均有疗效。

医院针灸科冬病夏治特色门诊

1三伏灸、三伏针治疗虚证

“陆氏针灸疗法”分别于年、年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创始者陆瘦燕先生首任医院针灸科主任,提倡温针、伏针、伏灸。治疗各类慢性病或阳气虚损的病症,如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性水肿、哮喘、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痛经、骨关节炎、小儿遗尿、慢性前列腺炎等。

2针灸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疼痛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痛、颈痛、下腰痛、背痛、头痛等慢性疼痛。

3严氏化脓灸治疗免疫功能失调证

平湖严氏灸法遙承唐代灸法,历经七代传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治疗方法。治疗过敏性哮喘,慢性肠炎,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体弱早衰等免疫相关性疾病。

4天灸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缓解期、慢性咳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

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3慢性疼痛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筋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7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6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7其它

平日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的患者。放化疗患者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不适宜人群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艾灸(悬灸、隔药物灸、天灸、化脓灸等)、温针、穴位贴敷、埋线、拔罐、穴位注射、耳穴按压、内服中药、中药洗浴、浸泡、离子导入、导引等综合方法。

注意事项

1.夏季不要贪凉,不要长时间在空调房内逗留或空调温度调得太低。

2.生活作息有规律,保证一定的睡眠。

3.治疗期间应忌食生冷、甜食、油腻和腥、酸、辣、酒等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好,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少吸烟、少喝酒。

4.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睡眠,以增强身体防病抗病能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约方式

预约地点:医院5号楼门诊5楼针灸科

(徐汇区宛平南路号)

预约转或分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年医院冬病夏治门诊安排

赞赏

长按







































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hl/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