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伤口并发症处理

骨关节炎

相关信息、最新研究、治疗进展的分享平台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患者常存在骨骼肌肉系统内反复、自发性出血,并引起关节内外广泛的破坏,往往在疾病终末期需要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回顾文献,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大多围绕血友病关节置换术进行研究,而暂无单纯针对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伤口并发症的报道。本文通过对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血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我国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处理。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伤口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血友病患者在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多采取伤口换药、清创、皮瓣移植,甚至截肢等方式进行处理,而作为非血友病患者经常采用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被许多人列为禁忌,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无应用VSD处理血友病患者伤口的报道。

而本研究中1例髌骨脱位复位术后出现皮缘坏死的患者,在配合使用小量凝血因子的同时,经过2周VSD治疗后,仅通过植皮术就使得伤口完全愈合,避免了采用皮瓣转移治疗所带来的更大损伤。

目前关于如何预防血友病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研究很多,有学者认为术中缝合方式与伤口愈合无明显关联,而使用金属皮钉会减少对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还有学者为了降低伤口并发症在缝合伤口前使用抗生素生物膜或凝血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此项技术并未广泛应用。

相比于手术过程中细节问题的改进,更重要的应重视如何消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凝血功能,积极治疗患者的合并症,并通过适当伤口加压包扎、控制体重、消肿和再灌注等治疗方法,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凝血药物的使用情况

由于血友病属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血友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凝血因子会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但术后使用凝血因子的时间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术后应使用3周凝血药物,尤其是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使伤口区域获得良好的凝血功能,建议将药物浓度持续维持在%水平;还有学者甚至建议在伤口拆线后8~10周内仍将药物浓度维持在30%左右

本组患者在术后逐渐降低凝血药物使用剂量,并在术后2周伤口拆线后停用凝血药物,部分创伤较小的非关节置换患者甚至在术后1周病情稳定后便停用了凝血药物,以避免产生抗体。对于血友病假瘤患者,由于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凝血因子使用更应谨慎,如果假瘤切除后囊腔己经封闭,且不需要进行功能锻炼,将凝血因子目标浓度适当减少是安全的,我们的经验是手术当日将凝血因子浓度维持在80%左右,术后1~3d维持在60%左右,术后4~6d维持在40%左右,此后维持在20%~30%。

许多学者认为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在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几率会明显升高,本组有1例翻修手术患者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并最终发生感染。

综上所述任何一项针对血友病患者的骨科手术都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由于此类患者大多比较年轻,在解除其病痛的同时,还要争取使患者获得长期良好的功能状态,而在围手术期伤口能否得到有效的处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增强对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围手术期伤口科学处理的意识,努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兰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白癜风杭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zz/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