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课堂浅谈自行车的运动损伤下
(续)
3.损伤类型发生损伤的类型来看,皮肤擦伤最多占16.2%,其次是软组织挫伤、关节韧带损伤,分别占15.5%,15.4%,再次是肌肉拉伤、肌肉痉挛、关节脱臼、昏厥、撕裂,分别占14.4%,12.4%.3.8%,3.8%,2.4%。这些损伤多是在运动中技术动作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在这损伤中,闭合性损伤占65%,开放性损伤占35%,擦伤、挫伤发生率最高,然后是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许多损伤发生后都留有后遗症。从发病过程来看,急性损伤占68%,慢性损伤占32%,急性损伤都发生在比赛中,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脑震荡、昏厥、关节脱臼,损伤后需要恢复的时间平均为8一11天,其中有5%的损伤恢复时间需要一个半月以上,这些损伤包括骨折、膝关节腹侧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踝关节挫伤合并骨折;损伤后%的队员都去看过医生。其中仅有70%的损伤得到了一般性治疗,而有30%的损伤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自行车运动可以引发多种类型的损伤。
3.1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几乎所有受伤自行车运动员都会出现擦伤、挫伤和表皮破裂伤。这些损伤较轻,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不大。但软组织损伤不同,常伴随有骨折和头部损伤。深层次的损伤也常有出现,有些局部擦伤会深及鹰嘴和膝盖黏液囊。上肢的挫伤常会引起尺骨动脉挫伤。肌肉损伤常常在颈部区域出现,背部、小腿和大腿肌肉拉伤也有报道。
肌肉、软组织损伤1)腰背部及颈部肌肉劳损:自行车运动员由于运动量很大,长时间呈固定姿势骑行,腰背部肌肉负荷过重,此外,由于运动中风寒、潮湿侵袭及急性腰背部、颈部肌肉拉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当,都可逐渐发展成为慢性肌肉劳损。这类损伤的症状大多表现为酸痛、不适、僵硬,活动后会减轻,但运动一段时间后又觉加重,从而影响下一次的训练和比赛。对此类损伤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及时治疗急性损伤,以免迁延发展成慢性劳损。国外也有人提出从调整自行车的结构上人手:前移车座;在骑行中经常变换手的位置和头的姿势;避免用“锁住”的肘关节支撑,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颈部和后背部损伤是自行车运动员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有60%的自行车运动员有颈背部痛.特别是女运动员。颈背部损伤的部位主要在于肩胛提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过劳、重复运动、牵拉或是异常体位都町以使疼痛部位出现疼痛一痉挛—疼痛循环。公路运动员出现颈背部的损伤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骑行过程中,要不停观察前方颈部过屈。诱导颤背部肌肉紧张痉挛导致的。山地车运动员这种情况较少发生,但是由于山地车比赛的特殊地形并需要经常采用跳跃动作,所以他们颈背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肢和肩需要承受过多的外力负荷导致的。除此之外,骑行姿势也很重要.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骑行,容易导致颈背部肌肉过于紧张,极易出现颈背部疼痛。如果从车架结构来考虑,座把距过长,把立管过长也是导致颈背部损伤发生的原因。在治疗方面。首先可以调整车架结构。包括:升高车把,将把立管换短,座椅前移,经常变换骑行体位等。从医学角度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颈、胸、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训练比赛后采用冰敷或冰按摩30分钟;使用非甾体类止痛消炎药,最好是使用外用制剂,避免肠道损伤;肌肉松弛剂(如按摩油或乳剂)。2)髂胫束摩擦综合症。大腿部的深筋膜在股外侧的纵行纤维显著增厚,呈带状,称为髂胫束。它的上端借臀筋膜连于骼嵴,向下附着于胫骨外侧髁。此综合症在长跑及竞走运动员中较多见,近几年在自行车运动员中也时有发生。致伤的原因主要是训练不当,运动量过大或不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而突然增大运动量。国外有人认为运动员下肢在解剖学上的变异与不适宜的自行车结构是骼胫束受到摩擦的最重要的内因的。这种损伤的发生机制是运动员在骑行中,膝关节长时间、高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伸屈(有人测算每小时可达到次),骼胫束随着膝关节的屈伸不断前后滑动,与股骨外侧髁反复摩擦,引起该组织的慢性损伤炎症或出现滑囊炎,尤其以后部的肌束受磨损严重。由于该症的常见表现也是膝部外侧疼痛,故有人将它与其它相同表现的膝外侧副韧带附近的滑囊;软组织及肋腱损伤统称为“运动员的膝关节外侧疼痛综合症”。在预防上,最重要的是有计划训练,严格遵守训练原则,运动量循序渐增;此外选择适合运动员身体条件的自行车,尤其是车座的高低和角度、脚蹬的大小要合适。
3.2骨折很多报道证实骨折比擦伤和挫伤更常见,常出现在上部端肢和躯干,锁骨是最容易引起骨折的部位,除此还有:桡骨头、桡骨远端、舟状骨、掌骨和指骨。在躯干中,常有肋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出现,也报道有盆骨骨折、股骨近端骨折,髌骨和胫骨的开放或封闭骨折,膝盖骨骨折等,常也引发颈部、胸廓和腰椎骨折。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自行车员运动中较为多见的骨折和关节脱位:这两种损伤都属于急性损伤: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而摔倒时,双脚由于套牢在脚蹬上,不能及时脱出,以单臂支撑地面或肩部外侧着地,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间接或直接作用于锁骨或肩部,就可能造成锁骨的骨折或肩锁关节的脱位。这两种损伤的预防,国外已研制出专用的脚蹬,双脚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脱出,但运动员在摔倒时由于时间过短,来不及用脚去撑地,因此仍不可能积极避免损伤的发生。重要的还是平时加强运动员的应变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训练。
3.3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是所有自行车运动员不容忽视的,其中髂胫束下滑囊炎、膝内侧半月板损伤、膝脂肪垫炎、膝前交叉韧带断裂、膑尖末端病、膝外侧疼痛综合症等尤其常见。肩峰锁骨分离是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和BMX运动员的常见损伤,手指、腕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常有拉伤,前、后十字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也有报道;肩关节脱臼在几篇报道中也出现,并伴随有锁骨骨折和肩峰锁骨分离,从而使该区域成为山地自行车运动和BMX运动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其他的损伤也有:肘关节脱臼、跗趾骨关节脱臼、指关节脱臼等。
3.4头和面部损伤大脑损伤约占损伤的3%~13%,颅内出血很少见。研究表明头盔可以有效地减少头部损伤。在美国,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使用头盔,而且美国越野运动协会和国际自行车联合会赛事规定运动员必须使用头盔。德国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头部损伤是最常见的,所有头部受伤运动员都没有戴头盔。传统的头盔对面部没有保护作用,现在的头盔设计了面部保护装置。有些报道认为山地车队员发生头面部的损伤的几率大约是其他自行车运动的一半,但有些报道认为其几率是其他自行车运动的两倍。
3.5腰部损伤腰肌劳损是自行车运动员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主要损伤原因是腰肌长时间处于过度牵拉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腰肌力量不够等原因造成。腰椎问盘突出症也时有发生,现在国家自行车队中已有两名女性运动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4.损伤预防自行车选手、自行车制造商和赛事组织者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损伤的出现和减弱损伤程度。4.1队员自身因素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意识。教练员应当掌握有关自行车运动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原理和方法,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同时加强自行车运动员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减少紧张或松懈情绪;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练习;教给运动员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学习、掌握必要的自救和互救方法。科学安排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一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尤其要重视一般训练,全面发展一般性身体素质,避免过早过窄地进行大强度的专项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合理划分和安排训练的大周期和每次课的内容和负荷,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因人而易区别对待。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损伤的出现。加强准备活动的练习,在素质训练中避免单打一训练,只注重专项素质的训练而忽视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尤其要加强易损伤部位的力量训练。不管队员的骑车水平如何,所有队员必须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神经肌肉协调性来控制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车和BMX,这些技能可通过学习来获得。所以应尽量鼓励山地自行车队员多地进行越野训练来提高控车能力,训练项目主要强调增加队员的力量和耐力,特别是上肢力量的练习,这对女运动员是极其重要的。另外,一定要重点强调队员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不足,并根据形式适当地调整骑车姿势;在和水平较高的队员进行比赛或在不熟悉的场地进行比赛时更应该特别注意。BMX运动员在学习新动作时一定要有教练指导,并且戴好护具。骑车时应避免服用酒精和其他酒类饮料。
4.2设备因素每个队员应确保所骑自行车以及各个零部件功能完好,并定期进行维修,特别注意的是轮胎。若使用无内胎轮胎和较坚固的轮圈,由轮胎引起的事故可能会较少。但若使用传统的钢圈和有内胎轮胎,应该确保在内胎和轮胎之间有保护装置。车把手夹套应该能将把手完整地包起来,不使金属外露;若使用把手附属装置,应将其弯曲或加衬垫,并且不能朝向上方。头盔对预防损伤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鼓励运动员佩带,同时也应该鼓励队员佩带其他保护装置,如护目镜等。
4.3地形因素对竞技山地选手来说,地形由赛事组织者事先选定,为了吸引观众,组委会会选择比较专业的赛道。美国越野运动协会和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要监视重要的赛事,而成绩较好的选手一般不参加由俱乐部和地方组织的赛事。所以,赛道应该适合于多数的参赛者,以牺牲自行车运动员为代价来取悦观众和媒体的赛事应该被禁止。特别注意的是,在越野赛中组织者应该避免选用极其陡峭的、岩石较多的、泥泞的、有窄和深的车辙的下坡赛道,在所有参赛者使用同一条赛道时更应该考虑周到,选择赛道时可以选择较安全但专业难度较大的赛道。
4.4强医务监督把医务监督摆在一定的位置,建立运动员体质档案,定期检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机能变化以及运动损伤的情况。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