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骶髂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坚固、最稳定的关节之一,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贴而构成的。其相吻处的关节面凹凸不平,在组成关节时彼此是凹凸相嵌、紧密相贴。此关节前后均有坚强的韧带加固,借以稳定关节。它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骶髂前后韧带和骶髂间韧带,因此,没有强大的外力,骶髂关节是不易扭伤而发生错位的。脊柱所承负的重量必须通过两侧骶髂关节才能达到下肢,而足底或坐骨结节遭受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达到躯干。正常的骶髂关节只有少许的前后旋转活动,以缓冲弯腰和负重时脊柱所承担的外力。
正常骨盆图片↑
本病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妇女妊娠期可使韧带松弛和伸长,常因弯腰和旋转活动而引起错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或至今仍不太熟悉这一病症,在此,我就抛块砖头
1.急性损伤突然滑倒,单侧臀部着地,或弯腰负重时突然扭闪,使骶髂骨间韧带受到损伤,由于韧带被牵拉,使髂骨滑离与其相对应的骶骨关节面,使关节扭错移位。也可发生于胎儿过大的产妇,分娩时扩张骨盆而引起扭伤,甚至出现关节半脱位。有的妇女产后下床过早,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完全恢复,也容易发生本病。
2.慢性劳损长期习惯性单侧下肢负重或长期弯腰工作或抬举重物,可促使骶髂关节退行性变,久之发生损伤。妇女妊娠期可使韧带松弛和伸长,常因弯腰和旋转活动而引起扭伤。
1.临床表现
(1)下腰部疼痛,疼痛呈局限性、持续性钝痛,活动及受寒冷时疼痛加重,可有一侧下肢牵扯痛。
(2)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躯干微向患侧侧屈,患侧下肢不敢着地,或有跛行。
(3)患侧怕负重而致步履蹒跚,行动缓慢,患侧髋关节外展和外旋受限。
2.检查
(1)骶髂关节的投影区有明显压痛,并有深在性叩击痛。
(2)“4”字试验阳性;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轻度受限;足跟叩击试验阳性。
(3)X线片可排除骨关节破坏性疾病,并可发现骶髂关节面模糊或退行性改变。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理筋整复。
部位及取穴:骶髂关节部、臀部;八髎、秩边、环跳、委中。
手法:按揉法、按法、压法、扳法、擦法、髋关节被动运动。
操作:
1.骶髂关节扭伤治法施滚法于骶棘肌和骶髂关节及臀部2~3分钟;在患侧骶髂关节处重点施拇指按揉2~3分钟;指按或指压八髎、环跳、秩边等穴各约1~2分钟,以酸胀为度,从而达到解痉止痛之目的。待肌肉痉挛解除后,配合髋关节后伸和外展的被动运动1~2分钟。下肢疼痛者,加滚法施于下肢部2~3分钟;擦患处,以透热为度。
2.骶髂关节错位或半脱位治法
(1)整复向前扭转错位的方法:
①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膝屈髋。术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肩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膝向前向下做最大限度揿压,借助杠杆作用,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
②患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侧,在做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于屈髋位做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反复3~5次。
(2)整复向后半脱位的方法:
①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向后拉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做相反方向的推拉。②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一手托起患侧下肢,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侧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骤然扳动,此时,可听到复位关节的响声。
用掌根或大鱼际按揉患侧骶髂部3分钟;用掌擦法擦患侧骶髂部,以透热为度。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扭伤效果较好,尤以急性期为佳。对骶髂关节错位或半脱位的早期患者,手法治疗可立竿见影,即刻复位;对后期患者或病情延误者,则治疗较难。
您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触动了你,同时对您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帮助,请分享给他们喔!
点击右上角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或,分享给朋友圈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