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连载8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远端略向后弯曲并向左右膨大,形成股骨内髁和外髁。股骨远端骨骺一般于出生后出现,二十岁前闭合,是下肢生长的主要骨骺,损伤后会影响下肢的长度。股骨髁上骨折指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始点二至四厘米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人。
直接暴力见于高速撞击伤,如汽车车祸其保险档撞击、直接打击或运动中的撞击伤。间接暴力多由高处坠落伤、足或膝部着地等间接暴力引起,膝内翻或外翻而偏向单侧的剪力,会分别造成内髁或外髁骨折;剪力方向向后,造成冠状面骨折,伴有膝关节强直或骨质疏松就更易发生。临床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屈曲型骨折线由后上斜向前下,骨折远端因腓肠肌牵拉及关节囊的紧缩而向后移位,伸直型骨折线由前上至后下,远端向前移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明显的外伤史,严重肿胀以大腿中、下段为剧,疼痛,伤肢缩短,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有假关节活动,明显畸形,患肢活动受限。若局部有较大血肿,且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考虑为腘动脉损伤。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
1.正骨手法有移位的骨折行屈膝拔伸法。患者仰卧,膝屈曲至°,一助手按住骨盆,另一助手的两膝夹住患肢踝部并用双手抱住小腿上部向前牵拉,纠正重叠移位。随着重叠的矫正,侧方和前后移位也多随之复位,有残余移位者,术者两手各持一骨折断端,用端提按压手法向相反方向推压,直到断端安全对准卡住为止。
2.外固定方法术者用纱布衬垫包绕小腿、膝部和大腿中下段,在远折段的前侧和外侧、近折段的内侧各放一平垫,胶布固定,放妥内、外、前、后四块夹板,五条布带捆扎固定,膝下三条,膝上二条,屈曲型将伤肢30°、屈膝45°固定,伸直型者膝部伸直位固定,六至八周去小夹板。
3.牵引疗法屈曲型用股骨髁部冰钳或克氏针牵引,伸直型用胫骨结节牵引;将伤肢置于牵引架上,作膝关节屈曲45-90°位(屈曲型)或伸直位(伸直型)牵引,三至五日后如牵引复位不满意,配合手法复位,三至四周去牵引。
4.药物治疗
(1)消炎痛,每次25mg,每日三次口服;跌打丸,每次一丸,每日三次口服;沈阳红药,每次三片,每日三次口服;消肿方,水煎早晚分服,每日一剂,连服三至七剂。
(2)乌鸡接骨膏涂在35×30厘米的棉布上,以痛点为中心外敷,每半月一次更换。去固定后,海桐皮汤共为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亦可内服。
赞赏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