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础丨移位性锁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
本文为作者网络整理发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争议
对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任然存有争议,这是因为自从20世纪60年代,非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就成为标准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锁骨骨折中采用髓内钉固定还是钉板固定。
2cm之内的骨折断端的短缩移位是否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适应症
开放性骨折
骨折同时合并有上肢的神经血管损伤
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
年轻患者锁骨中段骨折完全移位,特别是短缩移位
有移位的锁骨外1/3骨折
累及肩锁关节的锁骨外1/3骨折
合并移位的肩关节盂骨折(漂浮肩)
外科解剖
全骨弯曲的“S”形骨
锁骨下静脉和臂丛神经从锁骨的后方及后下方、喙突下方通过锁骨区进入上臂
肺尖位于锁骨的后方及后下方
在浅层,锁骨上中间神经的皮支支配锁骨中1/3的前上方区域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允许锁骨在垂直面向上、向下运动60°,在水平面向前、向后运动20°,旋转40°。
入路及显露
沿锁骨前上缘进行显露
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做长5—10cm切口
尽可能将锁骨上神经的浅支显露并保护
皮下组织层适当分离,帮助线路骨折断端
向外侧、前方、及后方分离软组织皮瓣,能更好的显露和观察骨折断端
手术步骤
暴露骨折断端,清除骨折断端间的血肿及软组织
在克氏针帮助下复位骨折断端或者蝶形骨块,用拉力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骨折断端
预弯骨板,并使用适当长度的螺钉固定以帮助锁骨板与锁骨贴合,在骨折的两侧至少需要6枚皮质骨螺钉及1枚拉力螺钉,或者总共8枚皮质骨螺钉
评估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进行伤口冲洗及瓦氏动作试验,以评估胸膜的完整性。
双层缝合关闭筋膜层及皮肤层
术后护理及预后
伤口放置引流管,上臂吊带保护于舒适的位置。
术后影像学检查骨折复位及固定评估
术后2周、6周随访,8—12周后开始进行运动
很多患者会在锁骨下区域出现麻木,这是由于锁骨上神经收到牵拉或损伤所致,患者在术前就应被告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神经的症状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也会有极少数的患者出现神经瘤。
注意事项
早期过度锻炼以及患者不配合治疗有可能导致固定失败。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