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我们使用人工材料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缓解因关节疾病所导致的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关节的活动的一种手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治疗方式。但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的提高,不仅与关节本身的质量和手术技术有关,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也对疗效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术后通过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甚至心理的康复训练,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术后效果。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以及配合物理疗法。在住院期间术前就要对患者进行康复的指导及初步训练,熟悉手术和康复过程,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术后在不影响切口愈合的前提下,逐步消除疼痛、肿胀、恢复关节的活动度,维持神经对肌肉的控制。
一、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锻炼早期阶段患者对植入假体不熟悉或生活习惯未完全转变,应教会患者怎样避免脱位的姿势。髋关节置换患者一般不存在活动度受限的问题,早期主要为限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外展不超过30°,不过伸,外旋不超过30°,不内旋。尽量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的动作,床头抬高不超过70°,患肢抬高不超过20°,尽量不弯腰拾物,传鞋袜,不坐低矮凳子。下床的训练:健肢先下地,辅助患肢下地。坐下和站起:健肢可屈曲,但患肢稍伸直,站起时借助双手力量由健肢完成动作。术后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主要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做静力性收缩为主。术后依据手术情况的不同2-4天下地进行步行训练,应使用拐杖或步行器以减轻患侧下肢的负重,以后逐步负重。步行转弯时先向健侧转身,避免内旋,上楼时健肢先上,患侧跟进;下楼时患肢先下,健肢支撑,然后跟下。
出院后在家康复训练除肌肉力量,关节活动,步行的训练外,可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步行距离、时间,避免可能导致关节承压或伤害关节的活动,控制体重。
二、膝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锻炼膝关节置换术后3天内康复训练分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被动锻炼是由医护或陪护人员对患肢的按摩,主要为了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减轻疼痛。被动的屈伸踝关节活动。还可抱大腿小幅上抬,使膝关节被动屈曲。主动锻炼主要为下肢的静力性收缩,足部上钩、下踩,紧绷大腿肌肉,还可直腿抬高促进肌肉力量的改善,消除手术侧的肢体肿胀。
术后3-7天重点为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也分为主动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位患者自己抱大腿上抬,使膝关节处于被动屈曲位,移动至床边,使患肢小腿悬于床边逐步增加膝关节的屈曲度。被动训练可借助CPM或人工逐渐增大屈曲角度,防止粘连。在医护人员的保护下做站立联系,患肢不负重,不断增加站立时间。通过训练膝关节能伸直,并屈曲达90°以上,能适应坐姿和站立状态。
术后8-14天除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步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下蹲,坐位的膝关节屈伸联系,并在陪护人员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逐渐负重,能够达到膝关节主动伸直,主动屈曲达90°以上,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能部分负重行走。回家后嘱咐患者仍然进行肌肉力量及活动度的训练,同时进行上下床,坐,站,下蹲,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的适应性训练。
三、踝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踝关节是承受体重的重要关节,活动范围小,较为稳定,术后康复重点是在保证植入假体稳定的情况下,恢复并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术后早期的训练主要以足部及髋、膝的活动为主,避免长时间制动导致的关节僵硬。尽早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为下地活动做准备。术后4天在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基础上可进行步行训练,由被动活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骨水泥型假体可早期进行逐渐负重训练,但生物型假体则要推迟下地时间至6周后逐渐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肩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锻炼肩关节术后重点保护重建的肩袖及三角肌,术后早期康复重点是教会患者如何避免导致切口张力增加的姿势。控制疼痛外主动握拳可缓解因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缓解肿胀。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限制在30°内,不后伸,前屈和外展不超过90°。在颈腕吊带的保护下被动进行钟摆样的活动,辅助进行肩关节的前屈活动。肌肉力量的训练仍以静力性收缩为主,另需防止肘、腕长期固定产生痉挛。出院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但还需对关节活动度进行限制,保证肩袖及三角肌等软组织的愈合。
五、肘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锻炼肘关节置换的术后康复进度要根据切口的愈合程度来决定,消除疼痛、肿胀,逐渐恢复关节的活动度,恢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避免出现影响切口,肩袖及肱三头肌愈合的动作。早期也可用握拳等动作收缩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消除肿胀。术后石膏或支具固定2-3周,使用支具时伸直可以限制到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屈曲根据三头肌的重建情况决定,在康复师的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针对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而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回家后仍用颈腕吊带保护3个月,保证肱三头肌等软组织的愈合,8-10个月后活动限制逐渐解除。
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