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嘶哑,原因何在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每到秋季,很多人会不明原因出现声音嘶哑;还有些人长时间说话或感冒也会出现声音嘶哑。这些往往属于“喑哑”的范畴。声音嘶哑不能成音称作“喑”,严重时完全不能出声,称为“哑”,俗称“失音”。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五行属金,并认为“喑哑”与肺有关:一方面,认为骤起的“喑哑”往往系外邪乘肺导致,另一方面,久病出现“喑哑”则多系肺脏气虚受损;因此被总结为“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肺脏就好比一口钟,钟体完整,撞钟时就能发出浑厚有力的声音;当钟内装满有形的物质时,撞钟的声音就会变得沉闷(金实不鸣);当钟体破损,撞钟的声音就不浑厚,甚至不能发出声音(金破不鸣)。

由此,如果是金实不鸣,则可以根据邪气的性质驱邪,如风寒用三拗汤,寒包火用麻杏甘石汤;再如是金破不鸣,则可酌情补虚,如肺虚用清音汤,肺虚有热用养金汤。

西医观点

之前提到过,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

西医认识声音嘶哑就看起来更加具体。声音嘶哑主要和声带和支配喉运动的神经两部分有关。

最常见的就是声带异常,如:1.喉炎,可能会影响声带的震动,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随活动增加、咳出分泌物而逐渐好转。2.声带息肉,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声嘶,多见于讲话过多的工作如教师、歌唱家、演员等。3.喉部肿瘤,一般起病较缓,可分为良性和恶性,都可表现为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呼吸困难。4.环杓关节脱位,也可见声音嘶哑,常见于闭合性颈部外伤、气管插管等。

当然,支配喉运动的神经异常也不可忽视,最常见的声带麻痹是由于支配声带运动的神经受损导致,常见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颈部肿瘤等。

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类别的发声障碍,如功能性失声是单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暂时性发声障碍。

因此,出现突然声音嘶哑不要慌张,根据有无外伤及发病的缓急,同时结合伴随症状就大致可以排除危急重症。

当然也需要保持谨慎,有些疾病表现可能并不典型,当伴随症状明显加重时,及时就诊治疗也非常必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im.com/ways/13658.html